對于廣大市民來說,傳統的心臟搭橋手術切口可謂觸目驚心,不僅刀口長,還需要劈開正中胸骨,是一項創傷“巨大”的手術。也因此,不少心臟病患者選擇拖延治療,甚至錯過了最佳手術治療機會;而與傳統心臟搭橋不同的是,小切口搭橋手術能為患者帶來一片新的天地。隨著醫學技術永不停歇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局限得以打破,2018年4月28日,無錫明慈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又以嫻熟、先進的小切口技術為一名“懼怕”傳統開胸手術的冠心病患者(66歲)成功地實施了“與眾不同”的手術——小切口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術,手術以切口小、患者術后痛苦小、恢復快、住院時間短等優勢,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高度好評和贊譽,同時也為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的心臟外科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,為心臟冠脈搭橋手術開辟了新的路徑,更是諸多心臟病患者的福音。

來自泰興的66歲的老章是一名冠心病患者,也是醫院的“常客”,由于胸悶、氣短等不適癥狀,老章在5年內實施過2次心臟支架植入術,不料,近段時間老章不適癥狀再次來襲,且來勢洶洶,抵不住病痛折磨的他入院檢查發現,原本植入的兩枚支架已經再次發生狹窄。根據老章的情況,醫生告訴他已經不適合再實施支架植入手術,并建議其實施外科搭橋手術。做開胸心臟搭橋手術才能治病?這讓老章聞之色變。但是病情日益加重,胸悶頻頻發作,使他面臨心梗、猝死的風險。再三打聽后,他得知在泰州地區,已經有許多心臟病疑難重癥患者特意前往無錫求診,在了解了無錫明慈醫院心臟外科實力雄厚,且有多項國際領先技術可以“輕松”地治療心臟病后,老章決定前往無錫就診,而此次就醫,讓他喜出望外:在經過一系列問診和檢查后,老章被確診為典型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病及對角支變,加上原本置入的支架狹窄程度已超80%,需要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,而醫院心臟外科開展的小切口搭橋術,更是給了他新的希望。

4月28日,楊光院長帶領的手術團隊,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各項準備工作,術中采用左前胸第四肋間約7cm切口,進入胸腔,剝離患者自身的乳內動脈和下肢大隱靜脈,成功完成小切口心臟不停跳冠脈搭橋手術,幫助患者缺血心肌重新得到灌注,從而解決冠心病患者因血管硬化、堵塞,血液流動不暢的問題。據了解,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是在心臟正常跳動的情況下完成搭橋,血管會隨著心臟的跳動而“擺動”,影響術中吻合,手術難度非常大,要求主刀醫生必須具備“含金量”超高的吻合技術。與此同時,由于老章的主動脈已經出現了硬化及斑塊,為了避免術中斑塊脫落引起腦梗塞,手術采用“腋動脈-大隱靜脈-對角支”及“乳內動脈-前降支”為搭橋路徑。

在實施該手術中,由于楊光院長采取的是小切口技術,避免了傳統胸骨劈開的過程,只是切開皮膚及肌肉組織,因此患者術中術后出血少,術后在重癥監護室的時間也大大縮短,恢復較快,患者術后疼痛感大大減輕。值得一提的是,楊光院長及手術團隊通過多年臨床隨訪發現,小切口手術的效果與傳統開胸搭橋一樣,與傳統手術不同的是,小切口對于術者要求極高,由于術野小,操作困難,而在不停跳的心臟上“舞蹈”,更需要術者達到至高的手術境界。據介紹,患者心臟不停跳,對于術者而言難度大大增加,但是對于患者而言,可以更好的保護心臟,減少并發癥的發生。 “時刻從患者角度出發,所做的每件事情只為患者。” 這就是明慈醫院的人性化理念。

術后,患者胸悶、氣短等不適癥狀消失,搭橋手術為患者帶來了“立竿見影”的效果。醫院開展的這項技術,也將造福更多的冠心病患者。